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
作为西南边陲的国有地勘队伍,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做出的“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坚持在改革的路上,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全方位服务保障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广西地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莫非城如是说。
一、在履行主责主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广西地矿局是由原地矿、有色、核工业系统驻桂地质勘查队伍重组而成,承担全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作为区域找矿主力军,按照“巩固锰铝锡锑,构建镍钴铀气,推动金锂钛钨,挖掘铌钽铍铷”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十四五”以来,着力从“资源地质”到“大地质”转变,找矿重心从传统有色金属及工业原料向新能源、新兴矿种、非金属等综合找矿转变,首次发现花岗岩型锂矿、晶质石墨矿等新矿种,为广西发展新型锂电池、石墨烯和缓解能源困局提供了新的线索和研究方向。2024年提交矿产地31处,新增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3000亿元,提前完成国家下达广西的铝、锰等战略性矿产“十四五”找矿任务。
全方位提升矿山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商和矿产品供应商综合实力能力,是华勘“十五五”攻坚推动主责主业的直接抓手,以广西地矿局为鉴,就是要深度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着力推进技术实力焕新、技术装备添新、工作方法更新,在国内重要金属矿产增储上产中创造业绩。
二、在深化产业转型中,展示创新驱动活力
广西地矿建设集团,为全国建设领域百强企业、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他们走的是投建服一体化特色化发展之路。董事长夏红刚讲到,投资与施工本是孪生兄弟,二者不结合,只能一味地打工。2020年,经广西地勘局研究,将地建集团与地投集团融为一体,业务由房地产开发为主增扩矿业投资开发、矿产勘查、矿业咨询、矿产品贸易等,形成集投资开发、工程施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1221”经营模式,公司目前拥有钦陆一级公路PPP项目收费权,开发的DK国际项目,是南宁市地标性建筑和精致型城市综合体,物业覆盖总部大楼、国际性豪华酒店、创新公寓、高端住宅,以及近4万平米的综合商业街区。此外,拥有北海合浦古海地热采矿权、钦州港正元大酒店(三级)、贵港六梅金矿(黄金保有储量23吨)、大新弄屯铅锌矿(铅锌金属储量近60万吨)等优质资源。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的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EPC)是中国与柬埔寨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公司2023年经营总量高达25亿元。
“三业”创新重在产业焕新,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然是“十五五”硬活儿。以地矿建设集团为鉴,关键要在新业态新赛道新模式上持续用力,在资源、技术、资本深度融合上久久为功,在要素融合、产业融合、技术融合、生态融合上以新促新。
三、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突出科创引领潜能
二七二地质队暨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着力科创引领和赋能产业。走进办公楼,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翁敦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室内展示着翁敦贤领衔的科研团队和七个研究小组名册,以及近年来主编和参编的近30个行业规范、获取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攻坚的关键技术成果,地上整齐摆放着多项发明和科创模型等。黄祥雄介绍,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巩固区域地位,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将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迄今,由90人参加的工作室成为了技术攻关、成果应用、技术提升的骨干。2023年12月工作室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创新工作室”。
创新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以二七二队为鉴,着力推进“六高”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有效贯通,全面提升人才赋能增效水平。
四、在打造发展高地中,着力走好协同合作之路
充分利用东盟区位优势,加强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是近年来广西地矿局不断提升对外综合管理能力的主要抓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科说,从今年开始,中国(广西)—东盟矿业合作大会将由广西自然资源厅、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体承办,再次拉近我们与东盟国家(地区)全面合作。该局开展了老挝中北部铜多金属找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10处,参与实施沙特地盾精细地质填图,与越南地质局和沙特阿拉伯地质局建立沟通机制。
区域一体化发展、融合化发展是“十五五”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选择。以广西地矿局为鉴,着力发挥自身技术、区位、资源等优势,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为重点,联动做好“融入”与“引入”文章,科学应对“蛙跳”难题,进一步拓展更新更宽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
相关新闻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4
2025-07-08